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海洋资讯
  • 2011-06
    13
    ——刘赐贵局长出席第三届海峡论坛并在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6月11日,第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13日,作为本次论坛主场活动之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海峡两岸海洋论坛旨在通过两岸海洋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双方在海洋管理领域合作。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海洋学会总顾问刘赐贵分别出席以上活动,并在海洋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福建省副省长倪岳峰,海洋及水下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梁乃匡分别出席海洋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世建、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海洋及水下技术协会秘书长简连贵等出席海洋论坛开幕式。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海洋学会高级顾问陈连增主持海洋论坛开幕式。刘赐贵在海洋论坛开幕式上代表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洋学会,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为海洋事业做出不懈努力的两岸学者表示感谢。他指出,作为海洋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更多地认知海洋,只有通过认知海洋,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利用海洋,让海洋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为了促进两岸的
  • 2011-06
    03
    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立足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纲要都对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海洋开发利用创造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以专章的形式就“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凸显了海洋在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然而,由于近年来沿海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近海环境带来了巨大的
  • 2011-04
    18
    2010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普遍性进一步增强,国际海底区域(《公约》将其专称为“区域”)法律制度取得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确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运业减排和海盗等热点问题持续关注,并在相关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普遍性进一步增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已达161个;《关于执行<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的缔约方增至140个;《养护和管理跨界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协定》的缔约方增至78个。这表明《公约》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普遍接受,以《公约》为框架建立起来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日臻完善,相关海洋实践日益丰富。《公约》建立的三大机构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国际海洋法法庭受理了第一起海洋划界案件——孟加拉国与缅甸海洋划界案;国际海洋法法庭海底争端分庭收到了第一起咨询意见案,并于2011年2月1日就此发表了“关于担保个人和实体从事‘区域’内活动的国家所负责任和义务的咨询意见”;国际海底管理局
  • 2011-04
    11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 录    前 言    一、安全形势    二、国防政策    三、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四、武装力量运用    五、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六、军事法制    七、国防科技工业    八、国防经费    九、建立军事互信    十、军控与裁军前 言21世纪的头十年,国际社会在开放与合作中发展,在危机与变革中前行。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已成为各国的广泛共识。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加密不可分。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和平联系起来,努力以自身的和平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面向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将继续抓住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
  • 2011-04
    09
    尊敬的徐部长,尊敬的各位院士、专家,各位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共聚一堂,全面回顾中国极地考察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及时总结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经验,共同展望我国极地事业发展新的前沿和新的目标,非常必要,很有意义。刚才徐绍史部长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为本次大会所做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取得的工作成效,对今后极地考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等一下徐绍史部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绍史部长重要讲话要求,并很好地贯彻落实。会上,我们听取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主席张登义同志的总体情况介绍和中国行动计划首席科学家的实施情况报告及各位学者的精彩发言,非常令人振奋。应该说中国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确实取得了圆满成功,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必将载入我国极地事业的光辉史册。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向多年来为极地工作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 2011-04
    09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上午好。很高兴出席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总结大会。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这项活动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张登义主席、杨惠根、李院生、琚宜太、杨戟、赵进平等五位专家学者和刘赐贵局长先后介绍了情况,做了讲话,听了之后很受鼓舞,也很受教育。极地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条件,极地考察是人类探索地球奥秘、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宏伟事业。国际极地年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策划、联合开展的大规模极地科学考察活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全球科学家先后联合开展了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推动了国际极地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3月启动的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环境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开展的,也是迄今为止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历时四年,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我国首次组织参与国际极地年活
  • 2011-03
    16
    ——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 2011-03
    09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 金建才位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 (简称国际海域)面积约2.5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和巨大的可开发利用资源宝库。公海自由和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原则是世界各国开展国际海域资源研究开发活动的基本准则。随着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海域的事务也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国在国际海域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体现国家意志、分享海洋利益、建立世界海洋秩序的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竞争。我国系统开展国际海域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的成立。中国大洋协会的宗旨是:通过国际海底资源研究开发活动,开辟我国新的资源来源,促进我国深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维护我国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的权益,并为人类开发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出贡献。1991年3月5日,经联合国批准,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登记注册为国际海底开发
  • 2011-03
    09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是全球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为了对联合国各涉海机构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它们进行有效协调,进而推进第17章有关海洋问题的落实,1993年,联合国系统内各涉海机构经协商同意后,在联合国协调行政管理委员会下成立了负责统一协调工作的海洋与沿海事务分会。2001年11月,行政协调委员会对各协调机制的工作进行了审议,决定今后机构间的支撑性工作应通过有一定时段限制和有具体任务的特设机制承担,该机制可以指定一个牵头机构。2003年9月,联合国计划高级委员会批准在“海洋与沿海事务分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海洋与沿海区网络”,命名为“UN-Oceans”,工作范围涉及一系列广泛的海洋问题,参与单位包括联合国系统内的各相关计划、实体、专门机构以及各有关国际公约秘书处。2005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承办了联合国海洋事务协调网络第一次会议。联合国海洋事务协调机制的宗旨和职能是:加强各涉海国际组织和机构的秘书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该
  • 2011-02
    27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海洋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工作的各项指示,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各项职能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海洋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我们制定了“以建立全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为核心,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和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为主线”的海洋经济管理工作思路,编制完成《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方案》。国务院已批准将山东、浙江、广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据初步估算,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达到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9.6%。海洋规划与法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纳入国务院“十二五”审批规划计划。完成《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技术论证和文本初稿。《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已纳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计划,将在近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