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要闻播报
  • 2019-11
    18
    (来源:中国海洋报 记者 赵 婧)11月8-9日,2019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年会暨“海洋命运共同体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中日韩3国的50多位专家学者就北极治理与国际合作、蓝色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滨海湾区治理与区域合作、海岸带治理经验与模式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为东黄海地区发展合作建言献策。会议指出,中日韩同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在北极事务上有着相似的利益;对于海洋酸化、海水升温、海平面上升、海洋微塑料等全球海洋问题,有着共同的关切。联盟各成员单位在诸多海洋事务国际场合有过交流,合作基础良好,期待借助联盟这一平台,夯实合作基础,拓宽合作领域,共绘合作愿景。据悉,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是为落实2014年中国在第九届东亚峰会上提出的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倡议,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2017年发起成立。联盟是中国首个专门研究东黄海涉海问题的智库合作机构,成员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
  • 2019-11
    06
    2019年11月4-6日,“第四届中韩海洋法与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和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KMI)和海洋科学技术院(KIOST)协办。韩方专家来自韩国海洋水产开发研究院、海洋科学技术院、汉南大学、釜山大学等学术机构,中方专家包括自然资源部、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单位。中韩双方专家就海洋法最新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划界、海洋划界中的公平原则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第一至三届会议分别于2016年-2018年在中国大连、山东烟台和韩国釜山举办。
  • 2019-11
    05
    南海航行自由_问题_规则与秩序_贾宇.pdf
  • 2019-11
    05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国际立法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厦门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共同主办,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厦门大学海洋法与中国东南海疆研究中心承办,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协办。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简称BBNJ)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是目前国际海洋法领域最为前沿的研究议题之一。本次会议立足于BBNJ政府间谈判目前所面临的诸多法律挑战,力图从科学、技术和法律等多个维度对相关议题进行系统研判,从而为我国参加2020年第四次政府间谈判提供智力支持和谈判建议。来自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70余名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于11月2日上
  • 2019-11
    04
    2019年11月1日上午,以“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厦门开幕。本届海洋周主论坛为期半天,由自然资源部、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PEMSEA)联合主办,战略所张海文所长、罗刚博士应邀参会。在会议的第一专题上,张海文所长作了题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当今世界海洋与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和中国的应对、中国的行动与倡议(包括厦门市的行动及成效)以及共同的目标等。报告中首先分享了她对全球海洋治理的几点认识,然后从海洋的自然属性和政治属性等多个角度,分析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张海文所长的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专注。会上,来自中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一些沿海省(市)主要领导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UNESCO-IOC)、东亚海域环境管理项目组织(PEMSEA)等国际组织的嘉宾围
  • 2019-10
    29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海洋法治的发展_贾宇.pdf
  • 2019-10
    23
    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贾宇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洋法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节点,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前30年的海洋立法,重点关注国家主权和海防安全;后40年的海洋法制建设,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发展壮大的海洋法律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阶段 向海图存:海洋立法高度关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防安全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着严重的海上安全威胁。此时,新中国海洋立法的任务是清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残余特权,恢复海关、大陆沿海港口的主权,保卫领海主权和海防安全。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海洋立法高度关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防安全。1951年4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和《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实施条例,真正实现了海关主权和自主管理。新中国政府统一航运、海港管理,明确规定外国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能驶入中国内河。颁行《海港
  • 2019-10
    18
    海洋发展战略2019年会将于10月24日在京召开今年4月,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岛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围绕“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理论内涵开展研讨,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拟举办海洋发展战略年会(2019),会议主题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邀请专家就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主要理念、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分阶段实现路径(“十四五”、“两个百年”)等方面进行解读。会议时间:2019年10月24日(周四)上午9:00-12:00会议地点:北京唐拉雅秀酒店三层(复兴门外大街19号)红宝石厅联 系 人:郑苗壮:010-68047765;13581969776赵 畅:010-68047765;18810285687    海洋发展战略青年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24至25日在京召开为加强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激发学术创新,2019年10月24-25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
  • 2019-10
    17
    2019年10月15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8次高官会在越南大叻举行。外交部边海司司长洪亮与东盟十国高官出席会议。各方深入讨论了南海形势、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加强海上务实合作以及“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议题。各方认为当前南海局势总体稳定,重申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增进各方信任和信心的重要意义。会议就“准则”案文第二轮审读充分交换了意见,审议确认了新的海上务实合作项目,并更新了《落实<宣言>2016-2021年工作计划》。10月13至14日,各方还背靠背举行了落实《宣言》第30次联合工作组会。
  • 2019-10
    12
    10月12日,由武汉大学、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9第三届珞珈智库论坛在武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