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答记者问
孙志辉:国家海洋局局长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
记者: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和资源,海洋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如何理解海洋是全球经济运行的大通道?
孙志辉:海洋是世界政治经济地理结构的重要方面,是全球经济运转的大通道。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利用海洋通道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因此,国际海运经济一直稳定发展,2008年世界海运贸易达到3.3万亿吨海里。从长期来看,经济进一步全球化的趋势远未结束,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亦将持续发展,因此,世界海运量的增长在未来几年仍有望维持高位。
维护我国在周边及世界重要海峡的通航利益至关重要。目前,海洋已经成为维持我经济发展运行的“蓝色大动脉”。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也是全球第三大货物贸易进出口国。我国外向型经济80%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海洋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进入世界十强。我国已经成为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大国。我国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这些发展势头使得维护我国在周边及世界重要海峡的通航利益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
记者: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孙志辉:海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源地。海洋热容量是大气热容量的 1000倍,海洋热量的净吸收能力因此远远高于大气。海气相互作用已被公认为气候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海洋上层吸收能量的数量变化对全世界许多区域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海洋吸收和释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变化是影响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天然气水合物释放出的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容量的 3000倍,如果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气大量释放到大气中去,将对全球环境产生巨大的、不可想象的影响。此外,海洋热液活动产生的巨大热通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能量来源,它对气候变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记者:为什么说海洋是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重要舞台?
孙志辉: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逐鹿海洋、竞争海洋、深度开发海洋、和平利用海洋乃大势所趋。进入被誉为“海洋世纪”的 21世纪前后,海洋划界争端、海洋渔业资源争端、海底油气资源争端、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利用的竞争更加激烈。海洋政治经济领域的斗争直接影响海洋安全,形成以维护海洋权益为中心的军事防卫任务。局部地区出现争夺海岛主权、争夺管辖海域、争夺海洋资源的海上军事对抗或冲突。今后海洋领域的斗争不仅限制在以往控制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地和通过海洋制约陆地的性质,而且发展到以海洋空间和资源为中心的对海洋本身的争夺,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争夺。争夺海洋的力量将由单纯的军事武装力量发展到政治外交力量、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洋科技力量与军事力量相结合的综合海上力量。
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越深刻,海洋的战略地位越重要,对海洋的争夺便会越激烈。历史和现实的大量例证告诉我们,大国的崛起无不始于海洋。海上强,则国家强。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摒弃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义无反顾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洋,以海富国,以海强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
记者:进入 21世纪之后,海洋引起了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使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保护海洋的新世纪。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孙志辉: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虽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由于沿海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近岸海域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问题是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污染海域在15万平方千米左右,87%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过 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极差状态。海岸生态防护能力薄弱,重要海洋功能区受损严重,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某些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海上油污染事故不断发生。此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尚不健全,技术储备不足,海洋可持续利用面临很大的威胁。
记者:发展我国海洋事业今后有哪些考虑?
孙志辉:一是制定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之初,世界许多沿海国普遍以新的眼光关注海洋,纷纷调整或制定其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目标,以便达到保持其海洋强国或努力成为新的海洋强国的目的。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我们尚缺少一个通盘考虑、贯彻始终的海洋发展战略。应从国家 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海洋的重要性,建立新的海洋发展观,确立明确的海洋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是保证未来国家安全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措施。应组织力量研究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理论和模式,和平建设海洋强国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国家海上力量构成和统筹规划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拟定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动员全国力量,全面开展海洋强国建设,争取 2020年进入中等海洋强国行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一流海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使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二是贯彻《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活动正向全方位推进,海洋产业及其相关经济活动构成了新型海洋经济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 17个以上的海洋产业,在我国也形成了包括海洋渔业、油气、交通运输、旅游、海洋化工、海水淡化、造船、信息服务等在内的超过 12个海洋产业。我国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海洋经济应重点关注:(1)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有效地对海洋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布局,扩大规模,积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海洋产业群,持续快速发展海洋产业。(2)建设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如半岛经济区、渔港经济区、海岛经济区、临港工业经济区、海洋高新技术经济区、海洋生态经济区等各种形式的新经济模式。(3)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内外联动,适时调整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扶持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努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海洋领域的竞争核心是先进科技装备竞争。世界海洋强国历来十分重视发展军事探测、攻击和救助技术装备,海底铺设管道、电缆、输送石油的技术装备,深海矿产资源、生物基因资源开发技术装备,并形成了系统的海洋工程和产业。中国要成为新时代的世界强国,应该像发展航天工程一样,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办法是:把海洋工程列入国家计划,整合科研、教育、企业和国防等方面资源和力量,发展系列海洋科学和技术装备,包括物理海洋学、水声科学、材料科学和深海医学,发展深海探测、通讯和运载技术,以及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电缆管道铺设装备、深海生物基因开发装备、深海探测和救生装备等。
四是加强海洋基础建设,强化社会公益服务。需要进一步拓宽海洋公益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满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海洋公益服务基础工作的各项需求。具体包括:关注海洋自然变化的影响,建立健全海洋环境预警预报系统和海洋防灾减灾系统;组织建设完善的立体海洋监测监视网络,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发布赤潮、风暴潮、海浪、海冰、海温异常等各类海洋灾害的预报警报;进一步完善海洋灾害立体观测体系和中长期预警体系,建立海洋灾害预警和救助应急响应体系和工作机制,并组织实施各类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设海洋基础信息系统,提供高效的海洋信息和海洋计量服务,提供海水养殖、海岸及海洋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五是坚持和平利用海洋的基本政策,建设和谐的海洋国际环境。坚持和平利用海洋的基本政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海洋事务,参与各种相关机构的活动。遵循和平利用海洋的原则,在处理国际和区域海洋事务争端中,利用和谐文化和特有智慧,化解各种矛盾,冲破各种扼制和阻力,促进世界海洋的和平利用。加强与主要海洋大国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海洋研究和开发保护能力,充分利用国际组织与机制,增强在国际海洋事务方面发言权和影响力。遵循睦邻、安邻、富邻方针,积极参加地区海洋事务。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方针,推动共同开发的实质进展。加强各种渠道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和平方式逐步解决争端,实现共赢,把黄海、东海和南海建设成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和平之海。本着积极稳妥、趋利避害、掌握主动的原则,参与海洋安全对话与合作,维护海洋战略通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