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圆满闭幕。我所张海文委员今年提交了两个提案,分别是关于快速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发展的提案和关于制定海洋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提案。
张海文委员指出,目前,国际风电开发布局已向规模化、远海化发展。许多发达沿海国家已将海洋风电作为传统能源的重要接替方案,将海上风电开发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我国已跻身世界海上风电大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风能、海洋能,有序发展海上风电等目标要求。多个沿海地方政府也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加强海上风电的发展。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海上风电产业在发展规划、用海法律制度、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提案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包括风电产业、国土空间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从陆海统筹、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在统筹规划、法律法规、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系统推进。例如,尽快研究制定全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科学规划深远海海上风电场建设;统筹海上风电和岸上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确定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科学把握海上风电发展节奏,引导海上风电产业快速有序发展,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举措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国外海上风电场投资和建设,推动我国企业同国外企业在技术、标准、环保、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张海文委员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大议题。全球气候治理涉及全球重大利益调整,涉及由国际碳市场格局构建引发的利益分配、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科学技术竞争与合作、发展与保护间的平衡,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竞技场。美国、欧盟、英国等密集出台战略、政策和法律,在气候治理主导权和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例如,欧盟于2019年12月发布《绿色协议》,将气候危机和环境挑战转化为社会发展机遇和动力,力图率先实现欧洲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重构增长模式,促进减排和经济转型的目标耦合,从而实现其领导全球气候治理的政治抱负并争夺全球产业竞争优势。《绿色协议》提出欧盟要成为循环经济和清洁技术的全球领袖,努力向国际社会输出欧盟的绿色政策、标准和技术。从长远战略谋划角度看,欧盟将与全球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国际碳市场,将此作为气候行动创造经济激励措施的关键工具。国际碳市场和交易秩序的培育将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利益格局。全球气候治理将在政治外交、国际贸易、科学技术和海洋事务等多个领域给我国带来重大影响。海洋与全球气候治理密切相关,海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全球气候治理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来说,既是巨大挑战也是重大历史机遇。建议在我国1+N气候治理政策构建中,应制定海洋领域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和国家行动方案;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治理的立法,研究制定“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促进法”等。通过立法,可以为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不断提升海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力。
张海文委员的提案也引起相关媒体的关注,提案内容分别被新华社公众号投放在北京地铁两会专列上、刊登在今日头条和《自然资源报》《中国船舶报》上。同时,作为提案委员会的委员,参会期间,张海文委员认真完成了对其所在小组委员共80个提案的复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