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要闻播报

"冰上丝绸之路"怎么建,10位专家帮忙支招

编者按:4月17日下午,《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报告发布会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当代世界》杂志社副社长丁云女士等致辞发言。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前中国驻乌克兰等国大使姚培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徐晓天等嘉宾参与研讨会。发布会由人大重阳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贾晋京主持。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117.jpg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讨会现场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252.jpg"冰上丝绸之路"为中俄合作提供增量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两个星期前,我参加了俄罗斯的莫斯科经济论坛,并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在论坛上做了大会发言。当时,现场有1600多名俄罗斯精英人士,我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发展报告的分享。我经常开玩笑讲,除了每天上班的同事以外,有时候连亲戚五年都见不了二十次面。在北京,跟你见过二十次面以上的朋友,一定是很好很好的朋友。而过去五年,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见了二十多次面。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中俄两国现在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


但是,中俄两国目前也存在着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最大的提升点就是用更多实际的合作项目来夯实高层战略。此外,我们也需要用更多民间关系、社会关系去夯实这样的合作。我们研究院也希望通过努力跟俄罗斯民间、精英层、智库层进一步加强联系。过去,我们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和努力,例如,我们已经做了四轮中俄关系智库对话。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冰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研究院一直以来秉持的"脚底板下做学问"宗旨的体现。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报告的发布,实际上是我们研究院对公众的一次倡议。中俄之间一些非常复杂的原因导致两国在一些项目中的实际推进速度可能比预期的要慢一点,例如,能源管道。但是中俄之间还有很多增量的活动能够超越历史,今天发布的《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为智库层面的中俄合作提供增量。"冰上丝绸之路"的未来,无利益博弈,有利益增量,对两国都是有巨大好处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个报告也是一个建言。


探索利用北极资源的多元渠道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517.jpg


丁云(《当代世界》杂志社副社长):这次调研成果的发布会以及研讨会正是为了落实白皮书提出的倡议,从实践层面积极探讨"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流通的潮流也滚滚向前。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多赢。北极航线在经济价值、安全价值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符合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俄罗斯方面也希望中国积极参与北极航道的开发。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报告发布具有重要意义,该报告是人大重阳的陈晓晨老师、张婷婷老师,就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建设问题,通过实测比较典型的北极港口,从地理位置、人口状况、开发潜力、中俄合作基础等几个角度对港口进行评析论证,并就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面临的自然条件和地缘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做出了分析判断,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报告原文2万余字,是人大重阳研究院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杂志刊载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向党和有关部门、学术界、社会各界分享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探索利用北极资源的多元渠道,提升我国在北极事务的国际话语权。

支点港口是"一带一路"研究新疆域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649.jpg


陈晓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研究"冰上丝绸之路",首先要牢记"地球是球体"观念,"把世界地图竖起来",打破思维定势。与普通地图的观感不同,北冰洋才是连接中国北方和欧洲的最短通路。这是我们这份报告想首先传递的信息。


我们并不是一个专业搞极地问题的智库。那么,我们为什么去做"冰上丝绸之路"研究呢?第一,北极是一个重要"公域",北极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部分。第二,北冰洋方向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方向。因此,从全球治理与"一带一路"研究出发,我们选择了"冰上丝绸之路"这一具体研究领域。


那么,为什么选择"支点港口"作为切入点呢?这是由于北极地区的特殊环境,港口建设无法形成"面",只能精心选择"点"。此外,我们2015年独创了"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理论,我们希望将其延伸,作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理论基础,论证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必要性。


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国家,因此本报告首先研究中俄合作,尽管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也同样需要研究。中俄在"冰上丝绸之路"上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俄罗斯具有区位优势和对北极探索、开发以及建设的经验,中国具有资金、技术、工业综合生产能力、工程承包能力,双方契合度很高。


接下来,从地理位置、开发潜力、自然条件、人口因素、中俄合作基础这五个指标对"冰上丝绸之路"俄罗斯境内港口进行打分评估分析,我们从中选取了摩尔曼斯克、萨别塔、季克西、乌厄连、阿尔汉格尔斯克为五大支点港口。


随着"一带一路"走向更宽(领域)、更广(地域)、更深(程度),我们认为,"冰上丝绸之路"已经被提上了"一带一路"新议程。我们呼吁研究界展开合作,共同研究"冰上丝绸之路"。

以实际行动加强中俄战略协作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734.jpg


王海运(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少将):这个报告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冰上丝绸之路"。我们一段时间谈"一带一路",谈“海上丝绸之路,而对"冰上丝绸之路"研究不多,关注比较少,而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值得关注。抓住"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就是支点港口建设问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究竟怎么搞?给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要构建解决支点港口建设问题,明确了支点港口建设的努力方向,就是重点加强中俄的战略协作,这一点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报告整个篇幅不长,论述比较集中,资料比较扎实,观点明确,建议也具有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这个报告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它突破了学术研究的弊端。不少报告,特别是一些学术论文,洋洋洒洒十万、八万字,大量引述西方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他们戴着西方有色眼镜、采用西方理论框架,这主义那主义,这公式、那公式,洋洋洒洒、洋词满篇,但是却不接地气,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搞研究写报告是让人看的,必须让人看得懂,必须解决实际问题。要站在中国立场上,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人大重阳的这个报告在这方面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一点是我想给予充分肯定的。


中央采取的对俄方针是正确的,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俄罗斯的利益,符合全球稳定与发展的利益。中俄间的确存在历史上的恩恩怨怨,战略文化上有着很大不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障碍性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必须努力化解,而不是大肆渲染、强化互疑,而是要从实际行动加强两国的战略协作。


中俄共建有互补优势,极端气候不成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808.jpg


姚培生(前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大使):首先,这是一份成功的报告。一是内容的完整性,报告对俄开发北极地区的历史和我国参与合作的进程作了详细介绍。二是报告提出了开发支点港口的理论,这是重阳金融研究院关于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理论的延伸。三是报告提出的观点都很明确,没有拐弯抹角含糊其词。一个最深的印象是: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现实可能,前景看好。


其次,"冰上丝绸之路"是一种形象说法,本质上是建设中俄务实合作的新纽带和新平台。这个平台如能顺利搭建,将为双方带来巨大利益。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今年10月将满五周年,倡议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或认可,内容在日益充实。"带路"概念已远超越地域概念,充分展示了中国方面一贯主张的以互利共赢为合作原则的全球化发展。俄为北极地区最大国家,中国为北极域外最大国家,但两国互为最大邻国使务实合作具备了最好的地缘条件。当然,双方政治互信基础日益增强是务实合作最重要的政治保证,是行动的指南针。还有一个互补优势,俄方有多年开发经验的积累,而中方在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雄厚实力,这在亚马尔项目合作中已得到充分展示。因此,极端气候已不再是共建的大难题。总之,双方在此路上合作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条件。


"冰上丝绸之路"实际上已开通,今后需要做的无非是使海上、陆上货运量不断增多而已。因此,支点港口建设问题应成为双方着重探讨的问题。从前景看,支点港口应逐步具备运输的起点、终点和中转三大功能。因为"冰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供中俄两家行走的通道,它有望像欧亚大陆桥一样成为联接亚洲与欧洲、北美各国的另一条新通道。但在共建过程中,中俄双方可形成合力,吸引第三方如北欧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参与。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规模涉及到各个行业,水运、陆运、空运都要有。因此,需要双方在政府层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研究和规划产业的整体布局,原则是先易后难,由点及面。考虑到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项目一定要有非常超前的理念。总之,"冰上丝绸之路"是个有别于其它通路的世纪性工程。这个项目可不断吸引域外,特别是中国的投资者。


建"冰上丝绸之路",要考虑北极地缘局势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842.jpg

徐晓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今年1月底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清晰阐释自身在北极问题上的政策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主张。人大重阳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发布关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报告恰逢其时,很有参考意义。


"冰上丝绸之路"的设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为百年计,为后人谋。同时这个话题的研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气候演变是天时,航线优势是地利,中俄关系是人和。准确把握"冰上丝绸之路"设想的关键点,就是从中俄关系入手,发挥俄罗斯的积极性,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贯穿"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核心理念。


报告建议明确,以"一港一策"为沿线支点进行了功能设计。建议报告充分吸纳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的政策和表述,综合考量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人口、经济因素,北极地区地缘政治局势走向,以及世界航运业的发展规律,为"冰上丝绸之路"从设想到现实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研究成果。


中俄可合力实现北极地区的善治

微信图片_20190110161941.jpg

密晨曦(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强调中国是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冰上丝绸之路"将是一个重要的纽带,不仅惠及北极周边国家,还可带动其它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同时"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的北极建设目标也是一致的,即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


俄罗斯是从国家利益层面高度重视北极合作,中国也是通过北极合作积极参与北极事务,这也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开展"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两国在北极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开展北极合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政治前提,中俄北极相关领域的既有合作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两国在北极有共同的利益关切,可合作的领域覆盖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北极航道科学考察等诸多方面。


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不仅能够为新时期大国关系的构建增加新内容,同时对于北极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实现北极地区的善治能够起到示范效应。当然,合作成效如何,要具体看有关各方在实施过程中怎样去做,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到这个事务和建设当中来。


建"冰上丝绸之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微信图片_20190110162018.jpg


苏童(《当代世界》杂志编辑):我是这篇报告的编辑,这篇报告核心内容刊发在《当代世界》2018年第3期的"一带一路"栏目。我认为该文体现了三个特色:第一,人大重阳秉持"脚底板下做学问"的研究风格,该报告研究非常扎实。第二,它可以为中央和有关部门进行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第三,这篇文章抓住了"冰上丝绸之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个比较重要的元素。


天时方面,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的消融使得商船通航北冰洋成为可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出现历史性机遇;作为《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国,中国参与北极开发具有天然的国际法依据。


地利方面,"白皮书"指出中国是近北极国家,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建设具备地理上的优势,而且北极的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因此,对我们来说北极的开发中国不能缺席。


人和方面,中俄两国关系正值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国内政治稳定,为实施长期合作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可以让中俄合作倡议实实在在地落地,也能够回应两国国内存在的部分关于"中国威胁论"和"俄罗斯不可信任论"的声音。


期待支点港口建设的后续研究

微信图片_20190110162050.jpg

徐庆超(中国科学院大学助理研究员):这份报告体现了人大重阳做研究的一贯风格和特点,就是对选题的把握特别敏锐,对我们做极地研究特别是北极研究的同行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从研究方法来看,不仅是极地研究,也包括国际关系领域其他方向的研究,很多可能都在书斋里进行,较偏重于文献研究方法,但是这份报告特别扎实,特别接地气。特别期待人大重阳的研究团队能够就现在选定的五个支点港口或是某一个港口未来的发展,有一个长线的跟踪。


中俄利用北方海航道合作前景广阔


微信图片_20190110162127.jpg

库兹明内赫(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代表):中俄两国关系步入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领导人见面频繁。6月份俄罗斯总统会对中国访问并出席上合峰会。中俄两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非常好。经贸方面,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去年双方贸易额增长了20%,今年前三个月的增长已经接近30%。如果我们能保持这个增长速度,今年可能会突破两千亿,这是之前两国领导人提到的目标,也许会更多一些。两国政府也是相互支持的,在世界最主要问题上,中俄两国的态度要么是一致的,要么是相近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


俄罗斯已把北方海航道的问题上升到国际战略层面。根据去年的统计,北方海航道的货物运输量达到1070万吨,超过苏联时期的最高记录610万吨。去年的货物运量包括19.4万吨国际货物,去年俄罗斯向662艘船颁发了通道许可证,其中107艘是外地船。从这些数字来看,北方海航道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国际的货物运量现在不是特别大,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今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表示,到2025年北方海航道货物运输量将达到8000万吨,在目前的基础上要增长接近7倍。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要增加货物运输量,挖掘北方海通道在商业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非常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去年我们看到只有6艘中国商船走过这个航道。双方不妨共同研究一些合作的模式。我想强调,中俄两国在利用北方海航道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非常欢迎中国货物通过北方通道运送到欧洲。


(本文由人大重阳实习生张婷婷整理)